欢迎访问招生代理信息网,找招生代理、上招生代理信息网
当前位置:中国招生代理信息网 > 新闻资讯 > 综合新闻
解决游戏成瘾 需要游戏产业和家庭教育合力
时间:2018-10-24 浏览:1582 次

可否认,在社会上,确实存在青少年沉迷网络与游戏的现象。作为一个业内人士,我必须诚实地说:游戏当然是会吸引人的。就像一本书只有能够吸引读者去把它看完才卖得出去一样,让人觉得“好玩”,愿意花钱、花时间去玩,本来就是游戏的天性。

与此同时,也有部分游戏公司,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走了歪路,采取了一些令人不齿的手段,败坏了行业的风气。一些中小游戏厂商,常常在游戏里打色情、暴力的擦边球,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除此之外,使用欺诈手段,诱导用户,尤其是心智不健全的未成年用户大额付费的情况也不时发生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是“网络成瘾”“游戏成瘾”成为社会问题的直接诱因,而游戏行业也必须着力与解决这样的问题。

一个行业只要发展,就会不停地遇到问题,自然就要解决问题。作为游戏行业的一员,我认为:面对这些批评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是应有的态度。然而,在“网络成瘾”“游戏成瘾”问题上,无良厂商的恶行起到的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,真正的“病根”,在于家庭教育层面。正是因为一些家长对网络和游戏缺乏了解,只能在盲目放任和盲目抗拒之间徘徊,而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,这些青少年才投向了“网瘾”的怀抱。

作为媒体人,我亲身接触过不少“沉迷游戏”的孩子,也研究过一些社会案例。这些“沉迷游戏”的孩子身上,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点。这些孩子的家长普遍疏于和孩子沟通,其中不少人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“留守少年”。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,没有精力或能力陪伴孩子成长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导。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,游戏作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,自然会吸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,而他们的家长又不能及时引这些孩子以更加健康、理性的方式玩游戏,如此一来,这些孩子难免误入歧途。

就算是在批评游戏的报道中,也经常会提到,很多问题的源头,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家庭问题。新华社的文章《警惕手机游戏毁掉农村孩子》里就曾写道:很多农村孩子的暑假被手机游戏填满,尤其是留守儿童,其中有些孩子对记者提出了疑问:“不玩游戏能干啥?”面对“不玩游戏能干啥”的质问,我们应该做的,是通过“疏”的方式,为这些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更多的文化生活选择,让他们“不玩游戏也有事做”,而单纯的“堵”不仅无法见效,而且还可能造成更多的次生社会问题。

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,仿佛只要没有网络和游戏这些“坏东西”,“网瘾少年”们就会好起来。但是,这种观点除了抒发情绪之外,对解决问题并无帮助。必须承认,确实有一些家长的能力和知识,不足以应对时代进步造成的新型教育问题,从而无法有效地教育和带领孩子面对这个世界。努力去学习和进步,是家长们需要积极承担起的责任,逃避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。

对生于21世纪的新一代而言,电脑、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。只要有电脑、互联网和移动设备,就一定会有形形色色的电子游戏出现,这是时代的必然。未来的青少年,一定会更加密切地接触网络和游戏。如果我们承认这个事实,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引导下一代,让他们尽可能多接触对他们有正面影响的东西,而尽可能少接触不健康的东西,这比逃避或抗拒有用得多。归根结底,要解决许多青少年“游戏成瘾”问题,还是需要游戏产业和广大家长一同努力,只靠任何一方自己,都无法完成这项重大的社会工程。

一方面,游戏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律,努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。譬如腾讯,就在最近开展了一项暂名“少年灯塔”的计划,和心理学者合作,探究游戏中不理性消费的深层次原因,主动为青少年游戏用户的家长提供帮助和辅导;又如网易,目前正在和国家文物局合作,使用《我的世界》还原中国古代建筑,将游戏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。这些努力,有助于净化中国游戏产业的风气,值得推广和效仿。

另一方面,家长也必须认识到,这一代青少年,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,想让他们隔绝于网络,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带领孩子正确认识网络世界,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努力学习,以主动拥抱新生事物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。所谓“育人先育己”,正是如此。

道理其实很简单:在未来,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势,计算机和网络只会越来越紧密地和我们的生活结合。如果无法适应这一趋势,注定被社会所淘汰。
来源:招生代理

更多综合新闻
相关推荐